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网 | 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 | 汉中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 略阳县电子政务频道
 首页 | 政府领导 | 概况信息 | 政府文件 | 法律法规 | 规划计划 | 财政信息 | 人事信息 | 应急管理 | 重点领域 | 行政权力 | 目标责任考核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规划计划>>专项规划>>公开信息内容
 
 
 
略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2016-2020年)
索引号: 01604465-7-05_A/2016-1025001 公开目录: 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25日
主题词: 略阳县 规划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文    号: 略政发〔2016〕2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及直属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

《陕西省略阳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略阳县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9日

陕西省略阳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

编写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王建智

编 写 人:朱有禄、晏明

参加人员:朱有禄、晏明、杨鹏、刘海亭、屈永龙

审 核 人:朱有禄

审 定 人:王建智

总工程师:董忠级

院 长:程方方

提交单位:略阳县国土资源局

提交时间:二〇一六年九月

前 言...1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2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2

(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3

(三)地质灾害现状...5

(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6

(五)“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7

(六)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10

(七)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0

(八)“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11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2

(三)规划目标...13

三、地质灾害防治区划...14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14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5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城镇...16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路段...16

(五)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矿区...17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17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17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8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20

(四)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23

(五)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程...24

(六)实施计划...25

五、资金估算...26

(一)估算依据...26

(二)估算内容...26

(三)经费估算及年度经费安排...26

(四)经费来源...27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8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28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健全基本制度...29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29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30

(五)继续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30

七、附则...30

附 图

附图1:略阳县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

附图2:略阳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附表1 略阳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

附表2 略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

附表3 略阳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表

附表4 略阳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年度计划表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陕西省略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陕南地区移民搬迁专项规划》、《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汉中市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规划(2011-2020年)》等,结合《汉中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略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略阳县陕南移民搬迁“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略阳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全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好地质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构建“三个略阳”。

《规划》地质灾害类型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规划》适用范围为略阳县行政区域全境。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规划》内容以《略阳县“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明确的防治目标,结合全县实际,部署工作任务,突出可行性、实效性,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规划》由略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略阳县位于汉中市西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42′~106°31′,北纬33°07′~33°38′之间。东南与本省汉中市宁强、略阳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的康县、成县、徽县相邻,辖区面积2834km2,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45个行政村,人口20余万。

略阳县交通较为便利。宝成铁路纵贯南北,康勉公路横穿东西,十天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县城至各镇及镇间的次一级公路四通八达,嘉陵江可通船只,水、陆互补。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强县目标,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县域城镇化步伐,大力促进工农同兴、城乡同步、成果同享,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十二五”中后期,全县干群万众一心,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和自身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双重考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最大限度地完成或接近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呈现前三年高速增长后两年逐步回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总体保持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5.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81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4%。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三大支柱产业、四个区域项目”产业格局日趋成熟,规模日益壮大。天麻、猪苓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成了一批省市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先后实施略电二期技改、略钢百万吨钢技改等重大工业项目16个,完成投资25.33亿元,工业废渣、废气和余热利用取得良好效果;非公经济发展较快,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46%。按照“全域旅游”思路,科学规划全县旅游产业布局,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顺利创建3A级景区并启动了4A级景区创建,实施了八渡河氐羌民俗生态旅游带建设,旅游影响力明显提升。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三次产业中,三产比例累计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以经济社会转型突破为主线,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力推动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和依法治县,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循环发展的富裕略阳、社会公正和谐的文明略阳、环境生态舒适的宜居略阳。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84.3亿元、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0元、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与国家、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略阳”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

略阳县位于秦岭南坡,地形地貌总体轮廊呈高山狭谷特征,按其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剥蚀山地和侵蚀--堆积河谷两大类,剥蚀山地按高程又可分为剥蚀高中山、中山、低山三个亚区。剥蚀高中山在略阳县为海拔在1800m以上,2500m以下的山地,平面分布面积为170km2,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局部也有高中山区,河流切割深度达500-1000m,甚至更深,河谷多呈“V”型,有些成深切峡谷,谷坡陡峻,一般在40°~60°之间,重力崩塌和剥蚀作用强烈。剥蚀中山分布在区内中部为核心的大部分地区,面积为1219km2,海拔在1000-1800m之间,切割深度为300-1000m,沟谷形态多为“V”形谷,峡谷也可见到,山坡重力崩塌及剥蚀侵蚀作用很普遍,但强度比高中山区弱。剥蚀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在略阳县南部与高中山、中山相间出现。剥蚀低山面积1418km2,海拔高程在1000m以下,相对切割深度100-500m不等,山坡坡度在25°~40°之间,重力崩塌及剥蚀作用程度相对中山、高中山要弱得多,但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在暴雨季节,坡面侵蚀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较为突出。侵蚀--堆积河谷指嘉陵江及支流与汉江支流黑河、白河等河谷区,主要包括河床、漫滩、阶地等,河谷宽度除嘉陵江较宽外,其它大多小于100m,多数支流没有阶地。

略阳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北部为南暖温带,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根据略阳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11.2℃;年均降水量826.2mm。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春冬两季较少,夏秋两季较多,7-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月降水量7月达最大值187.3mm,其次为8月162.7mm;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因此,在7-9月这段时间内高强度降雨量易激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年最大降水量1353.3mm,年最小降水量为597.9mm。

略阳县境内地表水主要为河流,分属嘉陵江和汉江水系。煎茶岭以东为汉江水系,其流域总面积816.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水质较好,水能资源丰富,河网密度为1.11km/km2,主要有黑河、白河、大铁坝河等。其余为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由徽县鱼关石土地庙进入略阳县境,河床宽约60m,由北而南,过白水江、徐家坪、略阳县城、乐素河等镇。汇流甘溪沟、小河、青泥河、麻柳塘沟、乔井沟、水银沟、周家山沟、史家庄沟、西汉水、石沟、秦家坝河、金家河、石庄沟、八渡河、东渡河,在略阳县境内流程86.75km,集水面积2014.6km2,占全县总面积71%。干流平均比降1.35‰,实测最大流量8630 m3/ s,洪水位644.96m(略阳站1981年8月)。

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碧口群、震旦系、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各期火成岩与新生界第四系。中--上元古界碧口群出露于略阳县城以南及南东地区,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类夹流纹质凝灰岩、安山岩等;上元古界震旦系出露于略阳县的黑河坝、茶店,岩性为砂岩、砂砾岩、千枚岩等;志留系出露于研究区略阳县城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下志留统为绿色砂岩和砂质页岩。中--上志留统为黄绿色灰岩;泥盆系主要为三河口群,在略阳县呈东西带状分布,在吴家河、金家河、城区及鱼洞子一带,岩性均为碎屑岩,由砾岩、砂岩、千枚岩、页岩及灰岩组成;石炭系呈窄条状在略阳县城附近横贯略阳县东西,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夹炭质千枚岩;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即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成因有冲积、洪积、冲洪积及坡积、坡残积及风积等。除此之外在研究区还零星出露有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蛇纹岩、辉绿岩,晚古生代华西期蛇纹岩、闪长岩、正长岩及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其中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相对出露范围较大,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略阳县大地构造位置跨一级构造单元昆仑秦岭褶皱系,构造极为复杂,以东西向线状褶皱为主,断裂构造也很复杂,正逆均具,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为褒城--略阳深断裂、茶店--略阳断层、艾叶--接官亭断裂、略阳县--阳平关断裂。受上述构造影响,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它不仅分割岩体使其支离破碎,而且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略阳县境内新构造运动发生在古构造基础之上,继承第三纪末喜玛拉雅运动的特点,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深切,形成高山深谷。区内大多数断裂的形成可追溯到古生代或前寒武纪,而在以后的历次地壳运动中又持续活动,受喜玛拉雅运动影响,晚近期活动的很强烈。

境内历史上有地震活动记载,但强度不大,频度不高。据史料记载,自公元417年至1966年,产生大于4级的地震只有一次(1631年,略阳南略勉断裂带产生一次4.75级地震),其余皆为小震和微震。但邻区强震大震对略阳县产生较大影响,如历史上的甘肃武都(1879年)、四川松潘(1976年)等大震都使略阳县发生了滑坡、崩塌现象;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在该区的烈度达到了6.4度,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根据国家地震总局全国地震烈度表及区划图,略阳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区。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略阳县地震烈度为Ⅶ度。

(三)地质灾害现状

略阳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和地裂缝五种。根据《汶川地震陕西受灾地区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和《略阳县地质灾害详查与科技支撑报告》及2015年群测群防资料,截止2015年底,略阳县地质灾害点共507处,其中滑坡398处,崩塌44处,泥石流19处,其它地质灾害46处,严重威胁居民5200户41388人27466间房及5所学校和30个单位、游客、河道、道路、过往行人及车辆。其中有部分灾害隐患点经济损失及危险个体尚未统计完全。

滑坡:共398处,占总灾种的78.5%。按类型分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岩质滑坡。堆积层滑坡分布最广,共346处,主要分布在第四纪松散岩类分布的低中山斜坡地带。黄土滑坡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的白水江镇、马蹄湾镇和西滩坝镇,其物质成分主要为全新世和上更新世黄土(Q4eol、Q3eol),发育在各斜坡低凹地段,共计47处。岩质滑坡共5处,坡体均为顺坡向斜坡,滑面受基岩风化差异面或片理面控制,后缘则受拉张裂隙或节理裂隙控制,滑体物质主要为强、弱风化千枚岩、板岩或灰岩。

崩塌:共44处,占总灾种的8.7%。其中岩质崩塌40处,堆积层崩塌4处。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略阳段和309省道略阳—勉县沿线,在区内通往各镇的次一级公路上也有分布,主要产生在较为坚硬的碳酸盐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岩浆岩(辉绿岩、闪长岩)和变质岩(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粉砂质板岩)中。

泥石流:共发育19处,占总灾种的3.7%。分布在兴州街道办、横现河街道办和马蹄湾镇、白水江镇、白雀寺镇、郭镇和观音寺镇5个镇,主要发育在嘉陵江的各支流及其支沟和汉江支流黑河的支沟中,均为暴雨型稀性泥石流或水石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许多不同型式、不同规模的采矿点、选矿厂和采石场,它们产生大量的矿渣、尾矿和废石遗弃沟中,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对此应加强管理和治理整顿。略阳县为泥石流多发区,而且不规范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泥石流隐患点占有一定比重,不容忽视。

其它地质灾害:共有46处,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分布比较零乱。

(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通过对略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略阳县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其灾点类型多、成片成带分布,规模差异较大,影响和受控因素多,发生频率较高,小型灾点多,其中危害程度属中型的灾点较少。概括其发育活动特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群发性

略阳县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年降雨量为峰值时,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高发年,而一次较大的降雨,也可能诱发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发生。二是空间分布上受地质环境条件制约,越是地质环境差的地段,地质灾害越集中发育。

2)突发性

境内滑坡特别是盆地区滑坡多以低速缓慢蠕滑为特征,但在县域东部低山区及南部中山区的堆积层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其致灾的过程往往具瞬时性、突发性,难以预料。

3)周期性

主要表现在滑坡的复活中,境内许多滑坡大多属于老滑坡的局部复活,主要是由于导致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在滑坡后依然存在。随时间推移仍可造成新的灾害。

4)隐蔽性

主要表现在滑坡体植被茂密,表层岩土体风化严重,在长期雨水作用下极易形成滑坡。

(五)“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间,省、市、县三级政府多次下发或转发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案、预案、规划等文件,不断加强和改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督促中,各职能部门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法规制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了基础地质灾害资料的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设等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如下:

1)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基本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基本完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设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辖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防御、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略阳县人民政府每年发布《略阳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国土资源局2008年发布了《汉中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年市政府修订发布了《汉中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出了应急平台建设、应急体系标准、应急保障内容。为了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地质环境监测行为,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应急除险制度、群测群防制度、预警预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等,为地质灾害的应急和防治起到了指导作用。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条块交织的分级分部门责任制,县与镇、部门,镇与村、组,部门与涉灾下属单位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并将其作为年终岗位目标考核内容,使地质灾害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2)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面推进

继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业调查队伍对我县进行了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并提交了《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10万),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进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查,2010年提交了《汶川地震陕西受灾地区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2011年完成了《略阳县地质灾害详查与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风险调查和《略阳县堆积层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与建设》,查清了全区地质灾害分布现状、类型、规模、发育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诱发因素,建成了《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对所有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危险性和风险评价,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图形库,为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切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成,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群测群防是政府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全县、镇(街道办事处)、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成,截止2015年底,全县50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纳入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配备了责任人、监测人,建立了监测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制定了撤离路线等。对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制定了单点应急预案。当发现险情时通过喊叫、敲锣、吹哨、电话通知及汇报等手段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的预警预报,已建立了县、镇、村(单位)、监测人的群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略阳县国土局与气象局共同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报(警)工作。同时建立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的预报(警)会商制度,根据气象降雨情况及时会商。通过电话、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发布预警信息。根据气象预报和日常监测,开展单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实现信息传送、远程会议、应急指挥等功能,满足地质灾害协同防治和应对管理的实际需要。“十二五”期间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0余次,发送降雨预警短信5000余条。有关部门依据预报预警,对辖区范围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分级合理,备案规范,有效降低了建设工程项目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

4)“十有县”建设有序推进,基层防治能力得到提升

积极开展了“十有县”建设,推进了群测群防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在全面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陕西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2014年10月出台了《陕西省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指南》,有效的指导了全县深入开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2014年我县已完成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并通过省厅组织验收,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5)地质灾害避灾搬迁成果显著,城镇化率得到提高

按照“避灾搬迁、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陕西省于2011年启动了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与改善民生双赢的“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提高陕南地区城镇化率。

按照《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整体部署及《汉中市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规划(2011-2020)》实施了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完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点住户调查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对象的审查,配合移民搬迁部门开展了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搬迁工作。2011-2015年期间,投资17.6亿元,实施陕南移民搬迁5539户、建设集中安置点39个,建设保障性住房7942套。其中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2036户7809人,彻底消除了这些地质灾害点的安全隐患,未发生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地质灾害避让成功率达到100%。新建移民安置小区交通方便,配套设施齐全,且安全又保障,提升了当地城镇化率,避灾搬迁效果显著。

6)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稳步推进,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按照“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及应急治理。

“十二五”期间,先后利用灾后重建中央包干基金1405万元,对城关镇搬运公司后滑坡、狮子山危岩加固工程、鱼洞坝滑坡和城关镇树林梁滑坡等工程进行了综合治理。申请中省市财政、汉市环监补助资金完成了棒捶梁滑坡、柳树坝崩塌、两河口炮楼堡崩塌、酒房组滑坡、柳树坝至城西加油站滑坡、略阳县制锁厂、林隐寺崩塌、五龙洞镇邓家院崩塌隐患点、南山至灵岩寺段不稳定斜坡共9处治理项目,完成治理资金3808万元。略阳县陕南移民安置点护坡(挡墙)项目共计完成32个,其中2011—2013年度18个,2014年度9个,2015年度5个,现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任务,待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后,立即组织验收。

7)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知识培训等工作

采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县、镇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和防灾减灾能力,并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每年积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开展科普宣传,并举办了多期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同时针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薄弱环节,开展了“农村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五到位”培训。“十二五”期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业培训5次,受训人员950余人,其他方式培训宣传人数约65000人,发放滑坡、崩塌、泥石流知识读本、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片光盘、宣传折页、宣传画等各类宣传资料35000余份;电视台播放宣传片、科教片230余期,极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质灾害预防能力。

“十二五”期间共开展地质灾害预案演练285次,参演观摩人数约19200余人。其中县级应急预案演练1次,市国土系统与县上各镇、部门400余人参与了观摩;镇应急预案演练34次,参演观摩人数6700余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抢撤”预案演练250次,参演观摩人数12100余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十三五”期间,我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异常天气频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将呈平缓-增大的趋势。

总之,“十三五”期间,我县地质灾害仍处于高发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规划期内自然因素、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城镇和重大工程仍将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七)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有待完善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时间不长,监测手段原始落后,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难以满足准确预报的需要。

2)应急反应经验不足,力量薄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较差,整体应急能力不强,缺乏基本的交通、监测、应急调查及工作设备,应急反应能力十分薄弱;另外基层部门履行职能时间短、人员专业素质不强,从而导致地质灾害防治在预防、应急、抢险等环节上出现“防灾无力、救灾不力”的被动局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队伍人员数量、质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难以满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需要。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不足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市、县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经费尚未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省市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还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已确认的重要地质灾害点未能得到及时治理。兼职监测人员的补贴偏低,必须的仪器设备未能配齐。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4)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完善

县级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刚刚建立,经验不足,无法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和市局的有效连接。

5)广大干群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全面提升

镇级干部和群众防灾减灾知识有待普及,意识有待提高。

(八)“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通过近十年来的不懈努力,略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成效显著。由于我县在册隐患点数量多、分布广、威胁大,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层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受极端天气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此外,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全县“十三五”末期,必须建立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保护好地质环境。因此,“十三五”期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严峻的防治形势和挑战,应充分认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优势和短板,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大避灾搬迁,加强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提高群众防灾意识,保护好地质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根本,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灾减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循环发展的富裕略阳、社会公正和谐的文明略阳、环境生态舒适的宜居略阳,全面构建“三个略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协调统一,通过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建立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报预警为基础,排查、巡查、核查为一体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防范能力,加快推进以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机制。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县情和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能力,结合全县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移民搬迁和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有的放矢,分类同步实施,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主导地位,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在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灾工作格局。

5)坚持依靠科技,依法防灾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监测工作自动化,防治工作信息化。坚持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法,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依规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高防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保障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6)落实责任,层层分解

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相关工作。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谁受益、谁出资”。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搬迁和治理,减少现有隐患点数量。加强巡查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新的隐患点。全面提升在册隐患点群测群防体系,做到所有隐患点可防可控,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逐步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从隐患点防治向地质环境保护转变。到2020年末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为构建“三个略阳”提供地质环境保障。

(2)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2)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与损失。按省上部署,在略阳县兴州街道办、略阳县白水江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1:1万)工作,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建设。加大县级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争取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升格,增加人员。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适时补充、调整群测群防人员,优化队伍结构。

4)提高和巩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继续推进群测群防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5)积极配合移民搬迁部门将具备搬迁条件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安置,“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215户814人,提高城镇化率。减少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在册隐患点数量,完成2处已搬迁点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推动已搬迁隐患点区域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并继续抓好移民安置点护坡(挡墙)工程建设。

6)加大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勘查治理,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消除隐患;对每年突发或地质灾害险情加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治理工程,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完成5处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

7)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大力提高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技能,积极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得到稳步提升。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完成6个简易监测点的建设。

8)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扩大宣传范围,确保地质灾害易发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知晓与全覆盖。

9)保障资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三、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是在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根据略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成果,将全县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总面积为436.04km2,占全县面积的15.4%,有地质灾害316处。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沿线和嘉陵江沿岸、青泥河、乐素河公路沿线、徐家坪的西部、略勉公路兴州街道办至硖口驿镇沿线以及硖口驿的西部地区。

滑坡崩塌高易发区(A1):该区面积为24.04km2,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该区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红-卫坝车站附近及石坝一带、兴州街道办大石碑子硖口驿五间桥以及徐家坪碾沟大庄等地区。

泥石流高易发区(A2):该区面积为1.54km2,该区位于嘉陵江沿岸的马蹄湾镇马蹄湾沟一带。

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A3):面积为23.53km2,分布于县城附近及兴州街道办七里店、白水江镇白水江站至麻柳塘一带、略勉公路沿线的接官亭亮马台。

滑坡高易发区(A4):该区面积386.93km2,占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的86.6%,该区主要为除了上述三种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外的其它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因其灾害类型几乎全是滑坡,故称之为单一的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该区面积为946.47km2,占略阳县总面积的31.3%,有地质灾害126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泥石流次之。该区主要包括西汉水沿岸、横现河街道办事处、白雀寺至郭镇公路沿线,接官亭镇林口至杨家坝李家咀一带、黑河、黑河至观音寺镇一带、白石沟至五龙洞、白水江镇公路沿线、郭镇杨坝河流域以及平行于嘉陵江沿岸的狭长地带。

滑坡崩塌中易发区(B1):面积为3.53km2,主要包括兴州街办吴家营、牌坊坝公路沿线斜坡地段,为滑坡崩塌集中发育地带

泥石流中易发区(B2):面积5.43km2,该区位于略阳县东部观音寺镇纪家沟流域及附近支沟、郭镇的杨坝河流域。

滑坡中易发区(B3):面积为940.81km2,该区包括除了滑坡崩塌中易发区(B1)和泥石流中易发区(B2)之外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全部地区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的范围比较广,面积为1451.4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3%,有地质灾害65处,主要分布于白水江镇北部和西部、西淮坝镇珍珠山至徐家坪任家台、郭镇西北部、金家河邓家营至白雀寺石登山、郭镇樊家尖至白雀寺混人坪、乐素河西南部、白雀寺镇中坝子东部至兴州街办南部、接官亭小沟里至杨家坝大院子、观音寺孟家河至炉子坝、两河口至观音寺北部以及白水江镇高山坪至白石沟蔡家河一带。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人类工程活动、全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近年来发生的灾情和险情,全县共划分出2个重点防治区8个次重点防治区和11个一般防治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嘉陵江两岸、宝成铁路沿线、309省道略阳县城至硖口驿镇沿线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为299.9km2

宝成铁路沿线、嘉陵江沿岸重点防治区(A1:该区包括白水江、马蹄湾、徐家坪、白雀寺以及乐素河四个镇和两个街办以及县城、宝成铁路沿线和嘉陵江两岸的长条带状地段,面积为199.33km2。由于宝成铁路的修建和嘉陵江水位变化的影响,加之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地质灾害多为人为因素所致,尤以略阳县城及周边地区最为突出,地质灾害异常发育。

(1)略阳县城至何家坟地段(A1-1):该段位于嘉陵江左岸的县城和八渡河下游沿岸的兴州街办何家坟村及其周边地区,面积为13.55km2。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等原因,地质灾害大都处于危险、次危险状态。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进一步加大,挖山占地现象将更加突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故该地段为最重要的重点防治地段。

(2)白水江地段(A1-2):该段主要位于白水江镇及其周边地区,包括白水江站、小河村、大沙坝、封家坝等村庄,面积为12.89km2。同样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地段地质灾害多处于不稳定状态。

略勉公路县城至硖口驿重点防治区(A2:该区包括兴州街道办和接官亭、硖口驿2个镇公路沿线地带,面积101.71km2。地貌上属于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人类工程活动比较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发育。

(1)七里店--阁老岭段(A2-1):面积为9.91 km2,该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以滑坡为主,多为堆积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次之。其中危害严重的是二台子滑坡(LY016)、枝草沟泥石流(LY018)以及阁老岭滑坡(LY150)。

(2)亮马台--观音堂(A2-2):面积为2.70 km2,该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别是该区范围分布有几个尾矿坝,极易变成泥石流的物源,要进行重点防治。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城镇

根据灾点数量及地质环境综合分析,兴州街道办、横现河街道办和白水江、马蹄湾、徐家坪、乐素河、郭镇、金家河、接官亭、硖口驿等镇,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镇。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路段

根据交通路段的重要性,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近年来灾情和险情发生频率,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路段。

公路重点防治段:勉康路、十天高速、宝成铁路、略乐路、略徽路、略观路等沿线,309省道改建横现河至郭镇段、阁老岭段在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五)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矿区

重点防治矿区内的矿山企业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防止矿区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略阳县是矿业大县,长期以来,由于矿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而忽视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矿渣不合理堆放引发的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这些矿山企业应做好安全防治工作,防止地质灾害造成危害。重点矿区为略阳煎茶岭金矿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紧紧围绕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为构建“三个略阳”和小康社会提供地质环境保障的总体目标。在结合全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确保在册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安全,控制新增隐患点,大力减少在册隐患点数量,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前提,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将防治工作分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体系,应急能力建设,宣传培训等五大方面。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

重点城镇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陕西省在“十三五”期间启动1:1万重点城镇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在2018年对略阳县兴州街道办、略阳县白水江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保障城镇发展建设远离地质灾害威胁。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包括移民搬迁点等建设工程,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威胁性评估,确保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对最大限度的降低或防止地质灾害的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夯实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大“三查”工作力度,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确保每个在册隐患点防治工作到位,灾情和险情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更新、完善隐患点相关数据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国土局要抓住编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有利时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对矿山地质环境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编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根据相关文件收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并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相关要求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灾情、险情发生后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根据灾情、险情等级,县级调查队伍应立即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高效、快速、安全,成因分析即时、准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全县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单位应制定计划,开展应急调查工作演练。不断提升全县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能力和水平,确保及时高效应对各类灾情、险情。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及相应的管理和工作责任制,逐点落实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

以全县现有的50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基础,对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发放明白卡、设立警示牌、指定责任人、制定撤退路线等。补充、完善、更新隐患点各类信息,始终保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全覆盖。对威胁人数大于等于100人的隐患点,加大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力度和装备建设,推广应用自动化监测手段,提升重要隐患点群测群防水平。

2)简易监测网络建设

采用简易监测手段建立对我县重点崩滑体和应急监测的专业化监测与预警体系,系统建设和运行由专业监测队伍承担。鉴于我县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本次只进行滑坡变形监测。滑坡监测内容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巡视检查等。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在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中,县境内选择6处滑坡进行简易监测,通过布设简易监测仪器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监测内容包括GPS地表变形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和降雨量监测和巡视检查等。

滑坡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监测周期表 4-1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仪器

监测精度

监测点数量

监测周期

位移

GPS观测

GPS观测测仪

5mm

9个

每月1次

裂缝位移

相对位移计

0.1mm

15~20个

连续监测

降水

降雨量观测

自动雨量计

1mm

1个

自动传输数据

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开发建设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全面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建成与县气象、水利部门链接的县级可视化会商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该系统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和外在致灾因素(如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植被破坏等)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现有地质灾害调查基础资料及各类关联因素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并通过充分利用GIS技术手段,综合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的基础因子和诱发因子,生成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图。

视频会商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是基于网络体系保障应急调查、会议数据的实时传输。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建立基于多级、多节点网络的视频及相关地质灾害数据的共享、传输机制以及多方协同浏览、交互式操作的多媒体会议机制,实现全省各级多媒体会议及地质灾害数据应用在网络环境中的协同工作。该系统已基本建成,但仍需完善及升级。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发布系统建设

预警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的获取和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信息的获取又包括从基于监测预警平台的县级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获取的预报预警信息和通过简易设备等实施监测获取信息两种途径。预警信息的发布由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门或群测群防监测点上的监测人员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和其它方式完成。该系统已基本建成,但仍需完善及升级。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设计工程量如下表: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表 4-2

项目

设备名称

数量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警示牌、卷尺、报警铜锣、油漆

507套

手电筒、雨衣、雨靴、记录本

507套

简易监测点建设

雨量自动监测、裂缝变形监测等

6套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搬迁工程

“十二五”期间略阳县移民搬迁效果显著,实践证明避灾搬迁时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受威胁群众实现小康生活的捷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按照《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整体部署及《汉中市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规划(2011-2020)》实施,加快开展搬迁避让。

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点住户,做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对象的审查工作;对于搬迁安置点选址,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新址避开地质灾害威胁。

工作部署:按照分级治理、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陕南移民搬迁规划,积极推进搬迁避险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2016年底前全县完成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工作。配合移民搬迁部门将具备搬迁条件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安置,力争2016年全县将实施因地灾搬迁安置215户814人。

2)地质灾害勘查治理

“十三五”期间,对威胁100户以上且搬迁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强化市级审核、合理配置资金、竣工率与申报挂钩”的原则实施工程治理,消除隐患,改善地质环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省财政补助,市财政、县(区)财政资金或争取社会资金实施危重隐患治理工程。对每年突发或地质灾害险情加重的,各级财政要积极开展应急工程治理,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开展已搬迁点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尤其是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周边,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隐患搬迁后恢复治理工程,应创新思路,多方位筹措资金,对在册隐患点和已搬迁隐患点,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积极鼓励并加大社会资金投入,或进行土地复垦、开发再利用。2017年-2018年,计划完成约2处隐患点上受威胁群众搬迁后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

“十三五”期间,开展威胁城镇、人员集中居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与工程治理,对我县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计划于2016-2020年完成规划任务。详见下表:

略阳县地质灾害治理规划表 4-3

序号

名称

地理位置

建设规模及内容

前期工作进展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年限

1

略阳县象山湾泥石流综合治理

兴州街道办

采用抗滑桩、拦导板、排水沟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

可研

800

2016

2

白雀寺镇政府后滑坡

白雀寺镇政府

采用抗滑桩、截排水沟、挡土墙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

可研

800

2017

3

观音寺镇镇府门前滑坡

观音寺镇镇府

采用抗滑桩、截排水沟、挡土墙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

可研

978

2018

4

臭椿树梁滑坡

大黄院村街上组

采用抗滑桩、截排水沟、挡土墙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

可研

800

2019

5

略阳县马蹄湾后沟泥石流治理

马蹄湾镇

拦渣坝、截排水、植树绿化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可研

801

2020

合计

4179

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十三五”期间,要切实加大加强对矿山企业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做好高陡边坡的工棚、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治工作,防止暴雨引发崩塌、滑坡和矿渣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对新矿山建设项目将按照有关规定逐步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于学校、公路沿线和旅游区要重点排查威胁师生、影响交通安全和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各项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采矿、新建房屋、开采地下水、土地开发等工程活动,严禁随意开挖边坡,造成坡体失稳,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要坚决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造成隐患和危害他人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人或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结合全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对矿山开展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与地质环境评价工作,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略阳县生产矿山机制健全、审批手续齐全、按照国土部门相关规定建入矿业权设置方案数据库,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的企业有36家,目前正常运营的生产矿山30处,治理工程责任主体为矿山企业,治理面积2556.77 hm2,工程投资20769.16万元。略阳县目前闭采矿山22处,因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弃渣堆放无序,采场危岩体裸露,时有崩塌掉块现象发生,局部沟道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与人文景观,目前这些已闭采废弃矿山及采石厂均由当地地方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治理面积98.67hm2,工程投资10272.07万元。

总计治理面积:2655.44公顷,总投资:31041.23万元。

闭采矿山治理工程费用统计表 表4-4

序号

矿山名称

治理面积(km2

治理经费(万元)

一、十天高速沿线

1

略阳县黑河镇岩房坝采石厂

2.78hm2

75.52万元

2

略阳县城关镇两流水村采石厂

2.56hm2

96.35万元

3

略阳县秦巴公司凤凰沟采石厂

2.38hm2

95.92万元

4

略阳县城关镇高家坝采石厂

4.32hm2

374.41万元

5

略阳县城关镇吴家营采石厂

3.47hm2

306.55万元

6

略阳县城关镇高家峡采石厂

2.83hm2

306.23万元

7

略阳县白水江镇菜阳沟采石厂

5.91hm2

466.83万元

8

略阳县硖口驿镇焦岩子采石厂(S309/27+600处)

3.82hm2

256.45万元

二、S

309省道沿线

9

略阳县横现河镇旺达采石厂

2.7hm2

199.81万元

10

略阳县横现河镇小王沟采石厂

10.4hm2

87.34万元

11

略阳县金家河镇余家沟采石厂

4.9hm2

882.82万元

12

略阳县金家河镇李家沟采石厂

4.02hm2

1147.38万元

13

略阳县郭镇渔洞河采石厂

3.7hm2

187.8万元

14

略阳县金家河镇黄家沟采石厂(S309/101+805处)

4.0 hm2

346.01万元

15

略阳县黑河镇岩房坝采石厂

0.31hm2

148.91万元

16

略阳县白水江镇甘溪沟采石厂

1.0hm2

212.53万元

17

略阳县白水江镇白杨沟秦兴伟恨采石厂

3.60 hm2

232.40万元

18

略阳县硖口驿镇西沟垭赤铁矿

5.3hm2

227.9万元

19

略阳县硖口驿镇实达公司硫铁矿

12.44 hm2

177.16万元

20

略阳县城关镇原水泥厂采厂

5.64 hm2

551.27万元

21

略阳县实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棉矿

11.09hm2

842.48万元

22

略阳县徐家坪镇朱儿坝村白岩湾采石厂

1.5hm2

3050.00万元

合 计;

98.67hm2

10272.07万元

(四)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应急机构和装备能力建设

根据汉中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关于下达2015年第二批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经费的通知》(汉市国土资发【2016】113号)文件,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装备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经费,配备应急装备,包括专用车辆、通讯设备、GPS、照相机等,保障完成各类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要配备户外装备等,保障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引进专业和技术人员,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水平、应急能力和巡查能力,从技术上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才储备工作。以市、县环监站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心,驻汉4个地勘单位15名水、工、环和相关地质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参与全县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管理教育培训、防治项目评审、现场核查、隐患点认定、竣工验收等工作。通过建设全面提升全民地质灾害预防意识,提高政府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2)高标准十有县的巩固提升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厅【2013】43号)。为有效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为主要建设内容,着力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十三五”期间对高标准“十有县”进行巩固提升,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连接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网络以及气象等专业网络,及时传递地质灾害现场的险情和各种地质现象和降雨气象资料、数据到各级应急处置系统决策指挥中心,并能提供相关的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灾情进行评估分析,形成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传递、查询、评价和决策发布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已建立,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对原设计方案中的视频会商设备进行更新完善,对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精细化预报方面进行系统升级扩容。

“十三五”期间,积极建设纵向(市、县、镇)和横向(国土、气象、交通、防汛、应急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网络,努力实现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建成我县与市级国土部门互联互通的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工程治理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

(五)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程

各级政府要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应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培训工作,要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印发宣传手册、画册,制作专题宣传片,采取电视、网络、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严重危害性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每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人数不少于2万人次。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相应人员、设备和装备,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避险演练,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受威胁群众避险自救能力。每年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起数不低于50起,演练人数不低于15000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要加强综合协调,快速高效地做好人员搜救、灾情速报、险情调查、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处置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医疗和心理救助,全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六)实施计划

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规划期内防治工作实施期限具体安排如下:

实施计划表 4-5

序号

建设内容

备注

1

1)507处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3处简易监测点布设

4)配合移民办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5)1处中央特大项目工程治理、矿山恢复治理

6)高标准“十有县”巩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装备购置

7)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16年

2

1)507处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3处简易监测点布设

4)2处工程治理、矿山恢复治理

5)高标准“十有县”巩固提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升级

6)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17年

3

1)507处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1处工程治理、矿山恢复治理

4)高标准“十有县”巩固提升

5)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18年

4

1)507处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1处工程治理、矿山恢复治理

4)高标准“十有县”巩固提升

5)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19年

5

1)507处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矿山恢复治理

4)高标准“十有县”巩固提升

5)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0年

五、资金估算

(一)估算依据

本次规划经费的估算依据为:

(1)《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行)》

(2)《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3)《工程勘察与设计收费标准》(2002)

(4)《陕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0年)

(5)《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年)

(6)《“十三五”陕南地区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及其它移民搬迁规划

(7)《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8)《汉中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没有预算标准参考的其它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十二五”期间实际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作为参考依据,进行经费估算。

(二)估算内容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费由地质灾害全面调查经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经费、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经费等组成。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经费由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三部分组成。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搬迁避让根据搬迁户数,按相关补助标准进行单独核算,不在本规划资金预算范围内。工程治理经费由前期勘察经费、防治可行性研究经费、防治方案初步设计经费、防治方案施工设计经费、防治工程施工经费等组成。

(4)应急体系建设经费:应急机构和装备能力建设、高标准“十有县”的巩固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

(5)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经费:包括宣传、培训、演练等费用。

(三)经费估算及年度经费安排

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投资估算汇总15278.73万元,其中调查评价费15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费192.66万元,防治体系建设费14451.07万元,地质灾害防治装备能力及信息化建设经费210.0万元,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经费250.0万元,科普宣传25.0万元。

年度经费具体为2016年防治经费3058.01万元,2017年防治经费3067.93万元,2018年防治经费3235.93万元,2019年防治经费2957.93万元,2020年防治经费2958.93万元。

(四)经费来源

各级人民政府要多方筹集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的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工作,把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使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依托省市财政支持的同时,需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对规模小、易于治理、治理费用小的地质灾害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由责任单位承担。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资金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度计划,确保匹配经费和工作经费落实。

(1)经费来源于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等。应充分利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国家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防治”、“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利时机,多方位争取项目和资金。

(2)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每年申报,治理项目资金全部争取中央、省、市的财政补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资金企业自筹解决。

(3)地质灾害应急治理、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费用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财政。

(4)地质灾害居民搬迁避让工程经费由省市民政部门、移民办筹措,不列入本规划。

总之,通过财政专项投入、有关专项资金等渠道,多渠道吸纳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应加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人民政府应将县级规划编制和落实作为考核重要内容,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县发改、财政、气象、水利、交通、住建、民政、地震、扶贫、移民搬迁、安监、旅游、教育等部门和单位在做好本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建立辖区内降水量和地质灾害历史资料数据库,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水平。

发展改革、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在建设项目立项及审批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推进建设项目地质灾害治理“三同时”制度。水利部门对可能涉及防洪工程设施管理、保护范围的,都要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严重的当地居民,组织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

交通、铁路部门要监督、部署和开展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点及安全隐患点的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灾害治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矿山企业对尾矿库和废渣堆放点的隐患排查、监测,发现险情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对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要按照“谁诱发、谁负责”原则,事前争取避让,事后进行治理。

县旅游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编制防灾预案,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所有学校区(舍)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学校校区(舍)周边隐患的监测,做好防灾预案的编制和新建、改扩建校区(舍)项目审批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灾意识,增强他们的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县其它政府职能部门,要按其职责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健全基本制度

1)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可以进一步完善全县关于地质灾害的应急、治理、排查、抢险、救援、搬迁避让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新轨道,努力开创略阳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2)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按照本办法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规范化管理。县水利、交通、住建、地震、扶贫、移民搬迁、安监、旅游、教育等负责本部门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工程建设单位和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定,做好工程建设、运营中的地质灾害预防、巡查、监测和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3)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认定与核销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认定与核销进行统一的规定,保证我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补助。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治理投入新机制。同时探索地质灾害保险制定。

本规划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各级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各有关部门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履行工作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建立健全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建立有中央驻陕和省属地勘单位参加的高效、联动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以部、省属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地质工程类学科和重点实验为依托,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按照行政国土面积和地质灾害严重程度合理配备镇基层国土资源所人员编制,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队伍水平。

(五)继续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

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要确保宣传到位,让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干部和群众深刻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地质环境,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自觉行动。县人民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防范地质灾害的培训和演练,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

七、附则

本《规划》经略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略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联系我们 | 网站申明 | 网站地图 | 管理入口
 
您好!你是第 位访问本站的人!

中共略阳县委、略阳县人民政府主办   略阳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设运行
E-mail:
lueyang@126.com   TEL:0916-4831907   0916-4822514   FAX:0916-4822555
陕ICP备05006588号  汉中市国际互联网站备案号:61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