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西淮坝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西淮坝镇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洪灾害发生频繁。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建立健全我镇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的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①《中国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②《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③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预案、《略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预案》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1.3 编制原则。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④结合西淮坝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灾害分类:山洪灾害分为山洪、泥石流、滑坡。
1.5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西淮坝镇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我镇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的依据。
1.6预案有效期: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有效期限为3年。
1.7 工作原则
1.7.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7.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抢、防、救相结合。
1.7.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7.4 结合西淮坝镇山洪灾害特点和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自然地理:西淮坝镇位于略阳县城以西51公里处的西汉水下游,东面与本县徐家坪镇、白水江镇相连、西接郭镇、北面与甘肃省康县、成县交界。
2.1.2河流分布:镇境内地势北高东低,属丘陵山区。境内主要河流有西汉水、小沟、大沟、苇子沟、碾子沟、杨家沟、东淮沟、罗义沟等8条河流,向东流入嘉陵江。境内河道长45.3公里。主要是流程短、坡陡,一遇暴雨往往会几个小时或几十分钟造成山洪灾害。
2.1.3 气象条件:西淮坝镇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秦岭浅山和中山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镇内年平均气温13.2℃,最热在7—9月,最冷在1月,历年极端最高气温曾达37.7℃,极端最低气温-8.2℃,无霜期238天。年平均降雨量860㎜,年最高降雨量1353.3㎜,最低597.5㎜.降雨量特点为年内变化大,分配不均,7—9月为主要降水时段,占全年的56%,由于受秦岭山地的影响,镇内多暴雨,易形成山洪灾害。
2.1.4暴雨、洪水特性:西淮坝镇暴雨多发生在5—10月,以7—9月最多,占暴雨总次数的68%。7—9月是暴雨高发期。由于镇内气候属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极易形成多雨季节,洪水发生频繁。
2.1.5地质概况:西淮坝镇地处山区,岩石主要有片岩、砂岩、叶岩等,这类岩石强度低、易于分化、软化,在山洪暴雨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量的推移质,加之河谷、山坡、山麓和沟口的第四记残积、冲积和洪积物,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另外该类地层岩石风化后结构较松散,残坡层岩性为含砂砾亚粘土,松散软弱,易产生地质灾害现象;张家山、贤村下庄、白家山、大湾梁道山、罗家门前等地带属亚粘土(黄土)堆积层,松散软弱,易产生地质灾害现象;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西淮坝镇位于略阳县城西北部,东面与本县徐家坪镇、白水江镇相连、西接郭镇、北面与甘肃省康县、成县交界。全镇辖5个村、20个村民小组,人口3904人。总面积11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43亩,人均2亩,全镇人口分布不均匀,河川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灾害类型:西淮坝镇属于山区镇,除西汉水属较大河流外其余河流均为小型河流。解放后60多年来,仅1981年发生过水灾,洪水冲毁农田232亩,受灾人数236人;总经济损失达23.2万元。据记载1981年8月20—22日全镇大暴雨,过程雨量最高达200多毫米,为63年来未有的水灾。在区域内连续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因此对山洪灾害的系统研究和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要加强,建立山洪防治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2.3.2 山洪灾害成因的特点:一是地质地貌因素。西淮坝地处秦岭南麓,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二是气象水文因素。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多年的气候资料和防汛记载表明,西淮坝境内每年均有形成灾害的天气过程,这些强大而集中的暴雨导致了山溪河山洪灾害的经常发生。此外,山溪河中60%存在易于形成洪峰的水系结构。上游发育,支沟众多,多以树枝状呈扇形展布,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呈“V”型,坡面坡度20°—45°之间。这样的水系结构易于形成洪峰。大而集中的暴雨和易于形成洪峰的水系结构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动力。三是人类活动因素。西汉水上游的陡坡开荒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失去水源涵养,极易发生山洪。由于采砂、采矿等人类活动造成河道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每年7—10月份,雨日多、强度大、时间长,常有暴雨和大暴雨的出现,很容易产生山洪灾害。梁家河、葫芦头2个水力发电站为西淮坝镇的经济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葫芦头水电站河道淤泥严重,河床抬高,泄洪流量减少。总之上述因素是产生山洪灾害主要成因与特点。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山洪灾害防治十分重视,为了抵御洪涝灾害,全镇共修建防洪堤5处,保护耕地1000多亩,余家河水电站有助于加大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西淮坝的山洪灾害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2.5 灾害特点。一是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全镇境内河流较多,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甚至在一个小时以内,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二是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交通及住户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三是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西淮坝山洪灾害集中发生在多雨的5—10月。四是山洪灾区数量多、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6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6.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西淮坝镇现有自动雨量监测站2处,自动水位监测站4处、简易雨量监测站9处,分属于略阳水文站、县气象局和县防汛办。2014年,县政府已全面建成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系统、预警系统、气象信息平台系统和责任制组织体系等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各项建设项目。
2.6.2存在的问题。一是我镇防洪工程建设体系不完善,标准偏低。通过多年的不断治理,特别是“5.12”大地震后,我镇防洪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我镇防洪能力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防洪能力虽有一定加强,但由于需要治理的沟渠较多,设防欠账较多,大多数还处于无设防状态,稍遇洪水,便造成灾害。二是地质灾害依然是我镇防汛的难点和重点。今年我镇共排查出滑坡等地质灾害点10处。现有的观测预报手段有限,对局地高强度降雨还不能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预报,加之有些地方还存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自救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部分山区群众依山傍水建房,没有远离山洪危险区,甚至把房屋修建于山沟之中,人为挤占洪水过流断面,没有给洪水留出足够的通道。四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限制,我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大多位于边远山村,多数山溪沟通讯不畅,农村的通信和预警预报手段难以满足防御的要求,严重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及时救灾。五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在陡坡上开荒种地,开挖山坡修路,开挖山体采矿,挤占河道等,也是造成山洪灾害加重和难以防御的一个主要问题
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3.2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流域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经普查,西淮坝镇2个小流域确定为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共涉及4个村、9个村民小组68户256人。
1.西淮坝镇山洪灾害小流域基本情况表
防治区小流域 |
防治区人口(村) |
防治区(组) |
防治区年平均降雨量(㎜) |
历史最大降雨量 (㎜/h) |
总人口 |
山洪 威胁 人口 |
受威胁村 |
总人口 |
受威胁人 口 |
受山洪威胁组 |
西 汉 水 |
697 |
131 |
西淮 坝村 |
346 |
66 |
罗家庄组 |
830㎜ |
70㎜ |
351 |
65 |
侯家庄组 |
752 |
36 |
梁家 河村 |
324 |
15 |
梁家河组 |
136 |
13 |
杨家沟组 |
155 |
7 |
刘家门前组 |
137 |
1 |
罗家门前组 |
134 |
21 |
贤村 |
134 |
21 |
汪家河组 |
罗义沟 |
306 |
68 |
大沟村 |
127 |
29 |
碾子沟组 |
179 |
39 |
草庙组 |
2.各村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
危险区 |
危 险 区 基 本 情 况 |
地 点 |
总户数 |
受威胁户数 |
总人口(人) |
受威胁人口(人) |
房屋(间) |
西淮坝村 |
177 |
33 |
697 |
131 |
111 |
侯家庄组 |
87 |
17 |
351 |
65 |
63 |
罗家庄组 |
90 |
16 |
346 |
66 |
48 |
梁家河村 |
196 |
12 |
752 |
36 |
45 |
梁家河组 |
85 |
3 |
324 |
15 |
16 |
杨家沟组 |
33 |
6 |
136 |
13 |
18 |
罗家门前组 |
36 |
1 |
137 |
1 |
3 |
刘家门前组 |
42 |
2 |
155 |
7 |
8 |
大沟村 |
86 |
17 |
306 |
68 |
64 |
碾子沟组 |
39 |
9 |
127 |
29 |
28 |
草庙组 |
47 |
8 |
179 |
39 |
36 |
贤村 |
39 |
6 |
134 |
21 |
24 |
汪家河组 |
39 |
6 |
134 |
21 |
24 |
合 计 |
498 |
68 |
1889 |
256 |
244 |
4、组织机构与职责
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落实巡查报警人员、避险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安全地点、抢险队伍、老弱病残转移;向危险户发放明白卡,做到所有危险户和人都清楚避险转移的时机、路线、信号及安全地点。一旦遇到交通、通讯中断时,躲灾避灾能做到按照各自的行动路线、安全地点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
4.1镇指挥机构与职责
4.1.1 镇指挥机构
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镇长任指挥长,纪委书记、副镇长、武装部部长任副指挥长;国土所、民政办、财政所、派出所、交警中队、安监站、党政办、气象站、农村公路管理所、卫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15人由镇政府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各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抢险队,每个村2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3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防汛办备查。
4.1.2镇指挥机构职责: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镇和村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4.1.3 职责与分工
指挥部:①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制定完善并落实本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预案培训演练、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②负责掌握本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并督促各村定期进行水库、塘坝、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③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并组织上报本镇山洪灾害相关信息。④指挥并组织协调各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工作组: ①监测组:负责本镇区域内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重要水利工程、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②信息组:负责对县防汛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水雨情、地质灾害、险工险段等信息及本镇各村组巡查信息员反馈的灾害迹象,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③转移组:按照县、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④调度组: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人、财、物总体情况,负责做好抗洪抢险人、财、物的调度工作,确保抗灾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⑤保障组:按照县、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负责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秩序。⑥应急抢险队:各村成立一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20人)。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⑦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并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报警信号。⑧管理值班制度:明确县、镇、村、组和险工险段责任人四级管理,保证汛期24小时通讯畅通,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4.2 村级机构与职责
4.2.1 组织机构。各村设立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县防汛指挥机构备查。
4.2.2 村委会职责与分工。①协助镇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负责执行落实;组织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各项工作。②负责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监测和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负责上报本村的水雨情等资料,组织人员进行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并及时向村民发布预警。③落实上级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④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置修复等工作。
4.3村民小组职责与分工。村民小组组长负责本组内人员转移和抢险工作,必要时支援同村人员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4 危险区住户任务职责。危险区住户要负责听从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预警命令,做到随时注意预警信号,根据预警命令有序的进行转移和抢险工作。
4.5具体工作职责与分工
监测组:负责监测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滑坡点移位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掌握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组织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转移,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农业、林业、民政、水电、电信、物质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及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设备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镇防汛指挥部的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采取多种方式通知到村、到户、到人。
5、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山洪预警降雨量划分标准表
预警级别标准 |
符合其中之一 |
预警 标准 |
1小时降雨量 |
3小时降雨量 |
6小时降雨量 |
12小时降雨量 |
24小时降雨量 |
累计降雨量 |
河水变化情况 |
四级 预警 |
大于5毫米并接近10毫米 |
大于10毫米小于20毫米 |
大于20毫米小于50毫米 |
大于50毫米小于70毫米 |
大于70毫米小于100毫米 |
接近30毫米 |
河水出现上涨趋势并降雨持续 |
蓝色 预警 |
三级 预警 |
1小时降雨量大于10毫米 |
1小时降雨量大于10毫米3小时降雨量大于20毫米 |
大于50毫米 |
50—100毫米 |
大于100毫米 |
30毫米 |
河水上涨出现浑浊并降雨持续 |
黄色 预警 |
二级 预警 |
8——15毫米 |
10—30毫米 |
50—100毫米 |
大于100毫米 |
大于100毫米 |
50毫米 |
河水上涨出现严重浑浊,河水漫过少数低矮堤防并降雨持续 |
橙色 预警 |
一级预警 |
15毫米以上 |
20—50毫米 |
100至200毫米 |
大于200毫米 |
大于200毫米 |
80毫米 |
河水上涨严重浑浊并夹带大量漂浮物或泥土、砂石,河水漫过或冲垮部分堤防并降雨持续 |
红色 预警 |
5.2 实时监测
5.2.1 监测内容及要求
山洪灾害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山洪灾害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2 监测系统的设立:西淮坝镇现有自动雨量监测站2处,自动水位监测站4处、简易雨量监测站9处。分别属于县气象局、县水文站、县防汛办。
5.2.3 预警指标确定。预警指标的确定是通过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历史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成果,综合确定本地区各个流域的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临界雨量。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临界雨量计算细则”和西淮坝暴雨的特征,经过收集有记录的山洪灾害场次、日最大降雨量等资料,对我镇7条小流域进行历史降雨洪水位调查,确定准备转移指标和立即转移指标。
5.2.4西汉水流域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准备转移预警指标 |
立即转移预警指标 |
区域内 人数 |
监测站 名称 |
降雨量 |
水位(M) |
降雨量 |
水位(M) |
1小时降雨量30㎜ |
101.20 |
1小时降雨量30㎜ |
102.30 |
180人 |
西淮坝 |
3小时降雨50㎜ |
3小时降雨50㎜ |
6小时降雨70㎜ |
6小时降雨70㎜ |
12小时降雨90㎜ |
12小时降雨90㎜ |
24小时降雨120㎜ |
24小时降雨120㎜ |
5.2.5 预警等级划分。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暴雨预报(预报24小时内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而且降雨可能持续)、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降雨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且降雨仍在持续时)、危险雨量、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降雨超过临界雨量的2倍,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时)。
5.2.6 预警启用时机
1.当各村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当引起重视。当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及时向各村组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区域内河水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必须立即向下游镇、村庄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必须及时向上级和威胁区的村庄、住户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4.水库及塘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向上级和下游镇、村组群众和相关单位发布险情预警信息。
5.3 通信
山洪灾害防御常用的通信有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5.4 预报预警预报内容
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当接到以上各种预报时镇村两级负责人应引起重视。
5.4.1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整、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部发布,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2)如遇紧急情况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部,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4.2预警方式:
1.预警方式:①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手机短信预警;②广播预警;③口头通知。
2.警报方式:①无线语音广播报警;②手摇报警器;③铜锣报警;④口头通知。
5.5. 预警发布及响应
5.5.1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或气象部门预报将有暴雨发生时(当预报24小时内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三级(黄色)预警,同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①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出三级(黄色)预警,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②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5.5.2当接到上级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降雨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且降雨仍在持续时),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①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村两委主要干部、镇防指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出二级(橙色)预警。
②通过广播、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布山洪灾害二级(橙色)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③有关村在接到上级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降雨超过临界雨量的2倍,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时)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①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村两委主要干部、镇防指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出一级(红色)预警,要求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有关群众严加防范山洪灾害。
②通过广播、电话、手机短信向有关村发布山洪灾害一级(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
6、转移安置和纪律
6.1 转移安置
6.1.1 各村需要转移的人员。据统计,当山洪灾害爆发时,全镇计划共需转移安置人员68户256人,各村转移安置人员情况如下:
西淮坝村:33户131人;梁家河村:12户36人;
大沟村:17户68人; 贤村:6户21人。
6.1.2 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每个村确定一名转移负责人,山洪预报发出后,该负责人应依照转移原则,快速、高效率的转移相关人员,负责处理转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1.3 转移安置路线。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按照各村预案上拟好转移路线进行转移,汛期时由有转移任务的村负责人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更改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6.1.4 转移安置方式。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转移安置通知必须由政府发出,安排运输力量,按制定的路线转移。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
6.1.5 特殊情况应急措施。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首先汛前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中老弱病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拟定专门的转移措施,如老人,应在汛前指定其家中青壮年或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其转移安置,小孩则由各家大人带领,至于病人和残疾人则由其家人或附近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转移安置。以此确保灾害来临时无一人掉队。
7、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1.在全镇干部职工、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危险区内的行政村积极做好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体系,确定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抢险救灾装备及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准备:
①救助装备准备: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准备。
②资金准备:减灾防灾指挥部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
③物资准备: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抢险物资由卫生院、农管所、财政所、电管所、通讯、应急办各相关单位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包括医药、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助物资由民政、财政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7.2 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各级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该地区。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要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
5.要协同民政部门对紧急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联系水利、交通、电信部门抢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8、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汛前,各村要对所辖区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一是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预警预报信号、转移路线、转移安置地点等,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一个村民宣传到位。二是组织村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式。三是汛期开始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加入预案中,确保预案的完整性。
8.3 纪律。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三是水、雨、险情报告迅速,会商及时,指挥果断。四是暴雨天气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五是严格执行病险水库控制蓄水存放,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六是各村要及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不仅需要加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否则,工作难以奏效,任务难以完成,防御预案实施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在辖区内群众进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村民熟悉转移路线,使群众转移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附件:1
西淮坝镇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村民小组名 |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亩) |
总人口 |
总户数 |
房屋间数 |
1 |
西淮坝村 |
罗家庄组 |
6.2 |
365 |
346 |
90 |
360 |
2 |
|
侯家庄组 |
6 |
385 |
351 |
87 |
348 |
3 |
|
邓家庄组 |
6 |
240 |
281 |
71 |
284 |
4 |
梁家河村 |
梁家河组 |
6.2 |
370 |
324 |
85 |
340 |
5 |
|
半 山 组 |
6.3 |
280 |
76 |
21 |
80 |
6 |
|
杨家沟组 |
6 |
375 |
136 |
33 |
128 |
7 |
|
大 湾 组 |
6 |
460 |
126 |
33 |
124 |
8 |
|
刘家门前组 |
5.5 |
430 |
155 |
42 |
160 |
9 |
|
资家庄组 |
5.5 |
410 |
158 |
38 |
144 |
10 |
|
罗家门前组 |
5.2 |
383 |
137 |
36 |
136 |
11 |
东淮村 |
东 淮 组 |
6.2 |
385 |
316 |
98 |
423 |
12 |
|
张家山组 |
7.15 |
375 |
148 |
38 |
119 |
13 |
|
阳 山 组 |
7.6 |
430 |
118 |
36 |
106 |
14 |
贤村 |
上 庄 组 |
5.3 |
440 |
221 |
66 |
233 |
15 |
|
下 庄 组 |
5.2 |
430 |
196 |
56 |
215 |
16 |
|
汪家河组 |
5.5 |
433 |
134 |
39 |
145 |
17 |
大沟村 |
五房门组 |
5.5 |
473 |
138 |
38 |
140 |
18 |
|
李家门前组 |
6.4 |
440 |
253 |
58 |
262 |
19 |
|
草庙组 |
5.5 |
450 |
179 |
47 |
193 |
20 |
|
碾子沟组 |
5.5 |
435 |
127 |
39 |
148 |
|
合 计 |
|
118.4 |
7943 |
3897 |
1017 |
4088 |
附件:2
西淮坝镇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村名 |
时 间 |
受灾人数 |
受灾面积 |
经济损失(万元) |
日最大降 雨量(㎜) |
时段降雨量(㎜) |
灾害类型 |
西淮坝村 |
1981年8月 |
311人 |
460亩 |
19万元 |
220㎜ |
70㎜ |
洪灾 |
梁家河村 |
1981年8月 |
235人 |
1230亩 |
37万元 |
220㎜ |
70㎜ |
洪灾 |
东淮村 |
1981年8月 |
130人 |
300亩 |
10万元 |
220㎜ |
70㎜ |
洪灾 |
贤 村 |
1981年8月 |
140人 |
210亩 |
8万元 |
220㎜ |
70㎜ |
洪灾 |
大沟村 |
1981年8月 |
130人 |
300亩 |
15万元 |
220㎜ |
70㎜ |
洪灾 |
附件:3
西淮坝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流域水系名称 |
小流域名称 |
行政村名 |
山洪灾害类型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西汉水流域 |
西淮坝村 |
溪河洪水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小沟流域 |
西淮坝村 |
泥石流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通畅沟流域 |
西淮坝村 |
泥石流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西汉水流域 |
梁家河村 |
溪河洪水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杨家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后山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泥石流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苇子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鹰窝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杜家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东淮沟流域 |
东淮村 |
泥石流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西汉水流域 |
东淮村 |
溪河洪水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碾子沟流域 |
大沟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罗义沟流域 |
大沟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大沟流域 |
大沟村 |
山洪 |
西汉水流域嘉陵江水系 |
西汉水流域 |
贤村 |
溪河洪水 |
附件:4
西淮坝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危险区地点 |
危险区内户数 |
危险区内耕地面积 |
危险区内人口 |
危险区内房屋间数 |
备注 |
1 |
西淮坝村 |
罗家庄组 |
16户 |
300亩 |
66人 |
48间 |
|
2 |
|
候家庄组 |
17户 |
200亩 |
65人 |
63间 |
|
3 |
梁家河村 |
梁家河组 |
3户 |
480亩 |
15人 |
16间 |
|
4 |
|
杨家沟组 |
6户 |
200亩 |
13人 |
18间 |
|
5 |
|
罗家门前组 |
1户 |
160亩 |
1人 |
3间 |
|
6 |
|
刘家门前组 |
2户 |
0 |
7人 |
8间 |
|
7 |
大沟村 |
碾子沟组 |
9户 |
180亩 |
29人 |
28间 |
|
8 |
|
草庙组 |
8户 |
210亩 |
39人 |
36间 |
|
9 |
贤村 |
汪家河组 |
6户 |
|
21人 |
24间 |
|
10 |
合 计 |
|
68户 |
1730亩 |
256人 |
244间 |
|
附件:5
西淮坝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姓 名 |
职 责 |
单 位 |
职务 |
办公室 电话 |
手机 |
任 杰 |
主持指挥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
镇机关 |
镇长 |
4948036 |
13509162605 |
张 凯 |
负责纪律保障 |
镇机关 |
纪委书记 |
4948023 |
18991609636 |
沈 洋 |
负责全镇抢险队伍的组建 |
镇机关 |
副镇长 |
4948023 |
15129869666 |
张清明 |
负责民兵应急分队的调动 |
镇机关 |
组织委员 |
4948023 |
13038469670 |
陈煜东 |
负责通讯联络 |
镇机关 |
镇长助理 |
4948023 |
17719705275 |
陈世民 |
负责防汛抢险资金的保障 |
镇机关 |
财政负责人 |
4948023 |
13488453210 |
张明敏 |
负责防汛抢险应急物资的保障 |
镇机关 |
民政办负责人 |
4948023 |
13772217166 |
游 波 |
负责督查工作 |
镇机关 |
维稳办主任 |
4948023 |
18791678965 |
王宏海 |
负责设备维修 |
镇机关 |
广播员 |
4948023 |
15929423145 |
侯 玲 |
负责通讯联络 |
镇机关 |
党政办干部 |
4948023 |
18391616100 |
杨 迪 |
负责通讯联络 |
镇机关 |
党政办干部 |
4948023 |
18691694160 |
王 锋 |
负责日常业务 |
镇机关 |
应急办干部 |
4948023 |
17791396896 |
罗 文 |
负责西淮坝村组织指挥 |
西淮坝村 |
村支书 |
|
13892605328 |
刘兴刚 |
负责西淮坝村应急抢险 |
西淮坝村 |
村主任 |
|
13772849853 |
马红阳 |
负责贤村组织指挥 |
贤村 |
村支书 |
|
18291612615 |
马红瑞 |
负责贤村应急抢险 |
贤村 |
村主任 |
|
13992677291 |
汤永明 |
负责梁家河村组织指挥 |
梁家河村 |
村支书 |
|
13484998250 |
汤伟斌 |
负责梁家河村应急抢险 |
梁家河村 |
村主任 |
|
13571485304 |
罗 西 |
负责大沟村组织指挥 |
大沟村 |
村支书 |
|
13571489942 |
汤汝林 |
负责大沟村应急抢险 |
大沟村 |
村主任 |
|
15291603748 |
侯 松 |
负责东淮村组织指挥 |
东淮村 |
村支书 |
|
18729169779 |
侯彦辉 |
负责东淮村应急抢险 |
东淮村 |
村主任 |
|
15991833807 |
任 凯 |
负责电力抢修 |
供电所 |
所长 |
4948216 |
13992699121 |
邓振强 |
负责医疗保障 |
卫生院 |
院长 |
4948002 |
13892623886 |
附件:6
西淮坝镇山洪雨量预警指标表
序号 |
小流域名 |
行政村名 |
预警指标 |
警戒雨量 |
危险雨量 |
警戒水位 |
危险水位 |
1 |
西汉水流域 |
西淮坝村 |
1小时降雨量30㎜ |
1小时降雨量30㎜ |
12.50m |
13.50m |
2 |
小沟流域 |
西淮坝村 |
3小时降雨量50㎜ |
3小时降雨量50㎜ |
2.0m |
2.50m |
3 |
通畅沟流域 |
西淮坝村 |
6小时降雨量70㎜ |
3小时降雨量70㎜ |
|
|
4 |
西汉水流域 |
梁家河村 |
12小时降雨量90㎜ |
12小时降雨量90㎜ |
12.50m |
13.50m |
5 |
杨家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6 |
后山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7 |
苇子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3.0m |
3.50m |
8 |
鹰窝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9 |
杜家沟流域 |
梁家河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10 |
东淮沟流域 |
东淮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11 |
西汉水流域 |
东淮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12.50m |
13.50m |
12 |
碾子沟流域 |
大沟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13 |
毛垭子流域 |
大沟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
|
14 |
大沟流域 |
大沟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3.0m |
3.50m |
15 |
西汉水流域 |
贤村 |
24小时降雨量120㎜ |
24小时降雨量120㎜ |
12.50m |
13.50m |
附件:7
西淮坝镇简易雨量监测站分布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地点 |
监测内容 |
监测人员 |
联系方式 |
1 |
西淮坝村 |
镇政府楼顶 |
雨量 |
王 锋 |
15191650006 |
2 |
西淮坝村 |
邓家庄组罗平元家 |
雨量 |
罗平元 |
13892623835 |
3 |
西淮坝村 |
候家庄组侯伟刚家 |
雨量 |
侯伟刚 |
13474305958 |
4 |
西淮坝村 |
罗家庄组罗存孝家 |
雨量 |
罗存孝 |
18991609715 |
5 |
梁家河村 |
梁家河组侯恩家 |
雨量 |
侯 恩 |
13689161751 |
6 |
贤村村 |
汪家河组刘刚家 |
雨量 |
马红瑞 |
13992677291 |
7 |
贤村村 |
葫芦头水电站大坝 |
雨量 |
吴军平 |
13892664316 |
附件:8
西淮坝镇预警设备分布表
序号 |
单位 |
村民小组 |
预警设备(个、台、套) |
预警人员 |
应急手电 |
无线语音 预警广播 |
手摇报警器 |
铜锣 |
喊话器 |
口哨 |
1 |
镇政府 |
|
|
|
|
|
1个 |
|
王宏海 |
2 |
西 淮 坝 村 |
候家庄组 |
2个 |
1台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侯伟刚 |
罗家庄组 |
2个 |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罗平元 |
邓家庄组 |
2个 |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邓明勇 |
3 |
梁 家 河 村 |
梁家河组 |
2个 |
1台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汤永明 |
半山组 |
2个 |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汤建军 |
杨家沟组 |
2个 |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何世邦 |
4 |
贤 村 |
汪家河组 |
2个 |
1台 |
1个 |
1个 |
1个 |
4个 |
马红瑞 |
合计 |
|
|
14个 |
3台 |
7个 |
7个 |
8个 |
28个 |
|
附件:9
西淮坝镇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村民小组 |
总人口 |
计划转 移户数 |
计划转 移人数 |
安置地点 |
负责人 |
电 话 |
1 |
西淮坝村 |
罗家庄组 |
346人 |
16户 |
66人 |
镇文化站 |
罗 文 |
13892605328 |
2 |
西淮坝村 |
候家庄组 |
351人 |
17户 |
65人 |
镇文化站 |
罗 文 |
13892605328 |
3 |
梁家河村 |
梁家河组 |
324人 |
3户 |
15人 |
集上坪 |
汤永明 |
13484998250 |
4 |
梁家河村 |
杨家沟组 |
136人 |
6户 |
13人 |
安置点新居 |
石应山 |
13992658784 |
5 |
梁家河村 |
罗家门前 |
137人 |
1户 |
1人 |
罗孝家 |
罗 孝 |
15029367813 |
6 |
梁家河村 |
刘家门前 |
155人 |
2户 |
7人 |
自家新居 |
侯正良 |
15129767813 |
7 |
大沟村 |
碾子沟组 |
127人 |
9户 |
29人 |
村委会办公室 |
王平荣 |
13379164826 |
8 |
大沟村 |
草庙组 |
179人 |
8户 |
39人 |
罗西家 |
罗 西 |
13369231973 |
9 |
贤 村 |
汪家河组 |
134人 |
6户 |
21人 |
自家新房 |
马红瑞 |
13992677291 |
10 |
合 计 |
|
1889 |
68 |
256 |
|
|
|
附件:10 西淮坝镇自动雨量、水位、视频监测站情分布表 |
序号 |
站名 |
所在村组 |
所在位置 |
所在流域 |
经度 |
纬度 |
所属单位 |
备注 |
1 |
西淮坝自动雨量 |
梁家河村梁家河组 |
梁家河电站院内 |
西汉水 |
105°54' 29" |
33°31' 07" |
县气象局 |
|
2 |
西淮坝自动雨量 |
西淮坝村侯家庄组 |
西淮坝村委会 |
西汉水 |
105°54' 34" |
33°31' 07" |
略阳县水文站 |
|
3 |
贤村 |
贤村下庄组 |
贤村村委会楼顶 |
西汉水 |
105°57' 53" |
33°29' 24" |
略阳县水文站 |
|
4 |
西淮坝 |
西淮坝村侯家庄组 |
镇政府楼顶 |
西汉水 |
105°54' 20" |
33°31' 30" |
县防汛办 |
|
5 |
西淮坝视频监控站 |
西淮坝村侯家庄组 |
镇政府 |
西汉水 |
105°54' 20" |
33°30' 20" |
县防汛办 |
|
6 |
梁家河自动水位 |
梁家河村梁家河组 |
梁家河村梁家河组 |
西汉水 |
105°54' 30" |
33°32' 10" |
县防汛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