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淮坝镇2018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提高我镇地质灾害突发时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西淮坝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国家法律法规。②《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③《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纲要》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1.3编制原则: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④结合西淮坝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在本镇区域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适用本预案。
1.5预案有效期:本方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有效期限为3年。
1.6工作原则
①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机制。
②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级别分级负责,贯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镇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③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自然地理:西淮坝镇位于略阳县城以西51公里处的西汉水下游,东面与本县徐家坪镇、白水江镇相连、西接郭镇、北面与甘肃省康县、成县交界。全镇辖5个村、20个村民小组,人口3904人。总面积113.32平方公里。
2.1.2全镇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
经排查,我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白家山、半山、梁道山、阳山八方坪,张家山上庄、下庄及苇子沟罗家门前、黑潭沟等8处滑坡点居住的群众已于2008年搬迁至安全地带,但部分群众还在山上临时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目前全镇排查出的10处地质灾害点中,列入县级预案的有8处,其中重点防范点4处,威胁农户67户251人。主要类型是滑坡,分布在梁家河村大湾组、半山组、杨家沟组、罗家门前组、刘家门前组,东淮村张家山组、阳山组,贤村下庄组及大沟村草庙组等4个村9个村民小组。
2.1.3地质概况:西淮坝镇地处山区,岩石主要有片岩、砂岩、叶岩等,这类岩石强度低、易于分化、软化,在山洪暴雨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量的推移质,加之河谷、山坡、山麓和沟口的第四记残积、冲积和洪积物,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另外该类地层岩石风化后结构较松散,残坡层岩性为含砂砾亚粘土,松散软弱,易产生地质灾害现象;张家山、贤村下庄、白家山、大湾梁道山等地带属亚粘土(黄土)堆积层,松散软弱,易产生地质灾害现象。
2.3历史地质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历史地质灾害损失及灾害类型:除张家山下山为崩塌外,其余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滑坡。西淮坝镇属于山区镇,据记载白家山地质灾害点1981年9月发生过滑坡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余9个隐患点仅在1986年8月和2008年5.12地震中出现裂缝。由于地质灾害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系统研究和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要加强,所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2.3.2地质灾害成因的特点:一是地质地貌因素。西淮坝地处秦岭南麓,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地质灾害。二是气象水文因素。发生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多年的气候资料和防汛记载表明,西淮坝境内每年均有形成灾害的天气过程,这些强大而集中的暴雨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灾害的发生。这些都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3、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期,重要防范区及防范目标
3.1地质灾害防范期。我镇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按照降雨情况可分为主要防范期。重点防范期和一般防范期。主要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1日至10月30日;重要防范期为主汛期,即7月1日至9月30日;一般防范期为降水平枯季节,即元月1日至3月30日、11月1日至12月31日。
3.2重要防范区段。重要防范区为梁家河村大湾组、杨家沟组、半山组、罗家门组、刘家门前组;东淮村张家山组、阳山组;贤村下庄组;大沟村草庙组,徐西路全段、郭西路全段,这些地段在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3.3重要防范点。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与危险性,把对群众构成威胁的滑坡点作为全镇重点防范点。
3.4重点防范目标一览表
村名 |
地点 |
危害对象 |
监测人 |
电话 |
责任人 |
户 |
人 |
间 |
东淮村 |
八方坪 |
7 |
27 |
24 |
侯建华 |
13484898026 |
侯彦辉 |
东淮村 |
下山崩塌 |
12 |
48 |
32 |
侯德永 |
13892604085 |
侯彦辉 |
东淮村 |
张家山滑坡 |
14 |
54 |
48 |
侯彦功 |
15091249710 |
侯彦辉 |
梁家河村 |
半 山 |
20 |
71 |
33 |
汤建军 |
13571624701 |
汤伟斌 |
梁家河村 |
白家山 |
2 |
6 |
8 |
石应山 |
13992658784 |
汤伟斌 |
梁家河村 |
梁道山 |
4 |
14 |
15 |
罗 敬 |
18740366431 |
汤伟斌 |
梁家河村 |
黑潭沟 |
1 |
5 |
6 |
方 剑 |
18292625205 |
汤伟斌 |
梁家河村 |
罗家门前 |
1 |
1 |
4 |
罗 孝 |
15029367813 |
汤伟斌 |
贤 村 |
下 庄 |
5 |
21 |
25 |
王 明 |
13892662597 |
马红瑞 |
大沟村 |
糟子坑 |
1 |
4 |
4 |
汤荣杰 |
17392371532 |
汤汝林 |
4、应急指挥机构
4.1西淮坝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政 委:周云秀
总指挥:任 杰
副总指挥:刘建波 李正治 张 凯 张清明
沈 洋 赵治军 封 伟
成 员:成宝山 游 波 陈世民 万改民
任连成 张明敏 王宏海 王浩国
汤新荣 侯继明 罗忠亮 任岭正
杨 迪 王 锋 侯 玲 李金国
郑 栋 张有林 邓振强 刘 杰
任 凯 马永财 侯西平 何旭东
梁建刚
各村委会主任、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由沈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迪、王锋、侯玲同志负责处理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常事务。王锋同志为联络员,联系电话:0916—4948023;
4.2各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村 名 |
组 长 |
副组长 |
西淮坝村 |
罗 文 |
刘兴刚 |
梁家河村 |
汤永明 |
汤伟斌 |
东 淮 村 |
侯 松 |
侯彦辉 |
贤 村 |
马红阳 |
马红瑞 |
大 沟 村 |
罗 西 |
汤汝林 |
4.3各地质灾害点应急指挥
地质灾害点名称 |
包村干部 |
责任人 |
监测人 |
联络员 |
东淮村张家山上庄 |
王宏海、汤波 |
侯彦辉 |
侯彦功 |
侯秀艳 |
东淮村张家山下庄 |
王宏海、汤波 |
侯彦辉 |
侯德永 |
侯秀艳 |
东淮村阳山八方坪 |
王宏海、汤波 |
侯彦辉 |
侯建华 |
侯秀艳 |
贤 村 下 庄 |
王浩国、郑栋 |
马红瑞 |
王 明 |
王少良 |
梁家河村白家山 |
张明敏、汤新荣 |
汤伟斌 |
石应山 |
梁海娟 |
梁 家 河 村 半山 |
张明敏、汤新荣 |
汤伟斌 |
汤建军 |
梁海娟 |
梁家河村梁道山 |
张明敏、汤新荣 |
汤伟斌 |
罗 敬 |
梁海娟 |
大沟村大垭糟子坑 |
万改民、张有林 |
汤汝林 |
汤荣杰 |
汤梁山 |
梁家河村罗家门前 |
张明敏、汤新荣 |
汤伟斌 |
罗 孝 |
梁海娟 |
梁家河村黑潭沟 |
张明敏、汤新荣 |
汤伟斌 |
方 剑 |
梁海娟 |
4.4职责分工: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落实巡查报警人员、避险转移信号、转移路线、转移地点、抢险队伍、老弱病残转移;向危险户发放明白卡,做到所有危险户和人都清楚避险转移的时机、路线、信号及安全地点。一旦遇到交通、通讯中断时,躲灾避灾能做到按照各自的行动路线、安全地点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
4.4.1指挥部职责: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自动转为抢险救灾指挥部,在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研究确定应对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根据险情,启动应急指挥程序,确定并发布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命令。
4.4.2办公室职责:是本级政府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具体职责是:①执行指挥部的决定,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②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发布地质灾害情况;③指挥并组织协调各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④为指挥部提供信息、预案、咨询和指挥场所;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村、组两级应急组的工作信息发布等;⑥负责对外接待和通讯联络工作。
4.4.3各村委会职责:组织危险区的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实施强制性避灾疏散,确保无一户一人遗漏;按照“谁受威胁,谁监测”的原则,要派专人对地质发生变化区域进行动态监控,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预警监控工作,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发现隐患点变化明显立即上报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国土资源管理所;成立联防队,24小时值班,防止发生偷盗、失火等事故。
4.4.4村民小组职责与分工。村民小组组长负责本组内人员转移和抢险工作,必要时支援同村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4.4.5危险区住户任务职责。危险区住户要负责听从上级地质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预警命令,做到随时注意预警信号,根据预警命令有序的进行转移和抢险工作。
4.5具体工作机构及职责
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作为具体工作机构。①监测组:负责本镇区域内雨情、地质灾害程、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②信息组:负责对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国土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地质灾害、险工险段等信息及本镇各村组巡查信息员反馈的灾害迹象,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③转移组:按照县、镇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④调度组:按照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人、财、物总体情况,负责做好抢险人、财、物的调度工作,确保抗灾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⑤保障组:按照县、镇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负责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秩序。⑥应急抢险队:各村成立一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20人)。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⑦信号发送员:在获得、发现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并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报警信号。⑧管理值班制度:明确镇、村、组和监测人责任人四级管理,保证汛期24小时通讯畅通,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4.5.1现场抢险组
总队长:刘建波
副队长:沈 洋 张清明
队 员:成宝山 汤新荣 任连成
王浩国 汤 波 罗忠亮
万改民 任岭正 侯继明
杨 迪 王 锋 郑 栋
李金国 侯西平 马红阳
马红瑞 侯 松 侯彦辉
罗 文 刘兴刚 汤永明
汤伟斌 罗 西 汤汝林
梁建刚 刘 杰 马永财
防汛抢险队下设九个应急分队:
贤村分队:队 长:马红阳
副队长:马红瑞
队 员:王少良 刘海山 马 月
张宝金 刘继明 刘继东
刘继勇 刘 兵 刘 伟
刘永辉 刘 杰 刘 武
汤伟升 何永录 汤永红
何 平 汤文新 王 江
王 卓 马宏辉 侯国平
东淮村分队:队 长:侯 松
副队长:侯彦辉
队 员:侯继林 侯建华 侯彦功
侯德永 侯让学 张 松
侯 国 张 国 张彦军
汤守彦 侯彦海 侯 永
张 伟 侯 刚 侯建勇
西淮坝村分队:队 长:罗 文
副队长:刘兴刚
队 员:侯国亮 董红有 张义斌
侯学斌 侯 顺 罗 列
罗 海 侯 刚 侯 钊
罗中桥 侯朝龙 侯 涛
邓 富 罗平元 侯继勇
邓银军 温 全 刘永辉
梁家河村分队:队 长:汤永明
副队长:汤伟斌
队 员:郭建军 汤海林 汤 海
高正华 伍向军 侯文明
梁英平 梁建明 何彦军
罗 超 罗 孝 韩正荣
资建明 汤建军 罗 敬
大沟村分队:队 长:罗 西
副队长:汤汝林
队 员:汤建国 汤 秀 汤 松
王平荣 谭继学 汤 平
袁云发 贾兴成 汤具智
汤具良 汤黄山 谭继宏
汤梁山 汤具海 汤具明
庞永红 汤荣杰 赵 杰
冉护林 贾兴成 秦世伟
侯海民 汤文才 汤学才
水电站分队:队 长:梁建刚
副队长:邓明勇
队 员:汤红星 侯 涛 罗继怀
学校分队:队 长:刘 杰
副队长:马 超
队 员:刘嘉宴 马全瑞 杨 志
汤 平 梁建平 强守贵
梁 瑞 任连斌
林场分队:队 长:马永财
队 员:侯 甫 陈德志 封 军
主要职责:负责抢救遇险人员、抢修工程、消除隐患,及时组织受到灾害威胁人员、财产按既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带。
4.5.2医疗救护与生活保障组
组 长:邓振强
成 员:马永财 王巳刚 罗 松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和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供应,制定并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协助镇政府、现场指挥部选定地质灾害紧急避难场所;协助民政部门进行灾害损失核查;负责地质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会同镇政府组织实施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理工作。
4.5.3应急资金保障组
组 长:陈世民
成 员:王浩国
主要职责:落实政府安排了的抢险救灾资金,监督指导救灾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工作。
4.5.4设施抢修和生产自救组
组 长:刘建波
副组长:任 凯
成 员:汤新荣 邓明勇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受灾群众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通信、供电、交通、水利等设施,指导受灾区域修复损害农田、林地及住房重建、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等。
4.5.5调查监测组
组 长:沈 洋
成 员:各村委会主任、村文书、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
主要职责:负责调查、核实灾情和险情,组织灾情或险情的监测评估,确定灾害等级或危险程度,激发条件,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或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等。
5、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5.1监测制度
成立监测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监测组长:沈 洋
监测人员:侯建华 侯德永 侯彦功 汤建军
石应山 罗 敬 方 剑 罗 孝
汤荣杰 王 明
监测小组职责是:负责日常的监测和险情的报告;侯建华负责东淮村八方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侯德永负责东淮村张家山下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侯彦功负责东淮村张家山上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汤建军负责梁家河村半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石应山负责梁家河村白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罗敬负责梁家河村梁道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日常情况以及险情报告;方剑负责梁家河村黑潭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罗孝负责梁家河村罗家门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汤荣杰负责大沟村大垭糟子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王明负责贤村下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及险情报告。
5.2值班制度
在汛期,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逢暴雨或连续降雨时,按照县防汛办和防滑办的部署,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由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要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本辖区内的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传达、处理。
5.3险情巡查制度
村组干部和监测员在汛期,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发生灾情和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5.4明白卡的发放
根据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要及时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到相关村村主任和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村民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5.5汛期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三、四、五级时应及时预报。
三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当接到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相关责任人应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村民。
6、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6.1预报预警
①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作;按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村应急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生险情立即报告,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②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各村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的监测、巡查和防范,镇政府及时启动《西淮坝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
③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村及有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头,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镇政府及时启动《西淮坝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并组织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和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6.2紧急撤离运行程序
监测人员发现险情→报告紧急撤离指挥部→指挥部发布紧急撤离命令→预警信号执行人发布预警信号→组织紧急撤离。
6.3通信:地质灾害防御常用的通信有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7、速报制度
各村组干部和监测员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应迅速报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和县国土资源局。
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与财产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迅报内容,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接受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8、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按照险情和灾情等级,实行分级响应,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防止灾情的加剧和危害的扩大;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村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让疏散。发生和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后,镇政府和发生地的村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调查,判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及时将险情和灾情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9、转移安置
9.1各村需要转移的人员。据统计,当地质灾害发生时,全镇计划共需转移安置人员67户251人,各村各地质灾害点转移安置人员情况如下:
贤村下庄:5户21人;梁道山4户14人;
白家山:2户6人; 半山:20户71人;
八方坪:7户27人; 张家山下山:12户48人;
张家山上山:14户54人;罗家门前:1户1人;
黑潭沟:1户5人;糟子坑:1户4人。
9.1.1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的原则。每个村确定一名转移负责人,山洪预报发出后,该负责人应依照转移原则,快速、高效率的转移相关人员,负责处理转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9.1.2转移安置路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各村需在汛前拟好转移路线,汛期时由有转移任务的行政村负责人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更改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一旦发生险情,各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及监测人员迅速组织危险地段人员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地带,撤离工作的实施范围和对象包括:已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虽然没有出现地表开裂等地质灾害活动迹象,但在汛期暴雨期间容易产生地质灾害,需要实施人员撤离的危险区域。转移对象为: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在监测巡查中,一旦发现地面位移,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发现有临滑迹象等,立即用敲锣等办法告知危险区域的人员沿着预定路线撤离到指定地点。
9.1.3转移安置方式。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转移安置通知必须由政府发出,安排运输力量,按制定的路线转移。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
9.1.4特殊情况应急措施。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9.2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首先汛前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中老弱病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拟定专门的转移措施,如老人,应在汛前指定其家中青壮年或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其转移安置,小孩则由各家大人带领,至于病人和残疾人则由其家人或附近邻居中的青壮年1-2名负责转移安置。以此确保灾害来临时无一人掉队。
10、抢险救灾
10.1抢险救灾准备
①在全镇干部职工、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危险区内的行政村积极做好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②建立抢险救灾工作体系,确定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抢险救灾装备及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③救助装备准备: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准备。
④资金准备:减灾防灾指挥部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
⑤物资准备: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抢险物资由卫生院、农管所、财政所、电管所、通讯、应急办各相关单位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包括医药、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助物资由民政、财政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10.2抢险、救灾
①一旦发生险情,各级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②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该地区。
③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④如有人畜伤亡,要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
⑤要协同民政部门对紧急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联系水利、交通、电信部门抢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11、保障措施
11.1汛前检查。汛前,各村要对所辖区重要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11.2宣传教育及演练。一是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预警预报信号、转移路线、转移安置地点等,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每一个村民宣传到位。二是组织村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式。三是汛期开始时,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对演练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加入预案中,确保预案的完整性。
11.3纪律。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三是险情报告迅速,会商及时,指挥果断。四是暴雨天气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五是严格执行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六是各村要及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实施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不仅需要加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否则,工作难以奏效,任务难以完成,防御预案实施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在辖区内群众进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村民熟悉转移路线,使群众转移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12、善后处理
①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镇政府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及时部署地质灾害治理或者避让搬迁,协调处理善后工作。
②国土资源所要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督办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复垦被地质灾害损毁的耕地,协助、指导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的避让搬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并将地质灾害调查结果上报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
③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失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有关部门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13、奖惩与责任
①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部门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②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不认真负责履行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